吉林市两人无故不参加核酸检测,阳性后被处理
吉林市严肃查处妨害疫情防控工作的行为。对2个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案例1:船营区居民张某,男,65岁。4月4日至17日期间,居住在长春路街道某库房收发室,无故不参加核酸检测,4月20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案例2:昌邑区居民王某某,男,27岁。4月1日至13日期间,曾伴有鼻塞、腹泻等感冒症状,无故不参加核酸检测,4月20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以上案例中所有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已及时转运、治疗,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已采取隔离管控措施。因张某、王某某存在无故不参加核酸检测、造成疫情传播风险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2人所有的检测、隔离和治疗费用均将由其个人承担,涉及的家庭成员中密接及次密接人员所有的检测和隔离费用,也将自行承担。下一步,我市有关部门还将对张某、王某某2人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防疫政策开展深入调查取证,依法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
延吉市公安局关于依法严厉查处涉疫违法犯罪行为典型案例的通报
近期,延吉市公安局依法严厉惩治涉疫违法犯罪活动,查处了一批违反法律法规、影响防疫大局、给群众健康安全带来威胁的违法犯罪案件。现将有关典型案例发布如下:
李某林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案
4月14日,延吉市居民李某林由风险地区返回延吉,该人在风险地区曾与确诊病例处于同一密闭空间,为密接人员。李某林明知延吉市疫情防控相关规定,仍未按要求向社区报备行程,并于18日、19日、20日多次在延吉市内出行,导致多名人员被列为次密接人员采取隔离措施,造成我市有病毒传播危险。李某林的行为已经构成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4月22日,延吉市公安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给予李某林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截止目前,延吉市公安局为坚决落实全市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共依法处置违反防疫要求人员13人,其中,行政拘留4人,行政罚款2人,行政警告2人,批评教育5人。
延吉公安提醒您:故意不报、*、谎报病情、旅居史、接触史、行踪轨迹等涉疫信息,不配合跟踪随访检疫(核酸)排查、流行病学调查等预防、控制措施,不遵守集中隔离、居家隔离措施,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隐瞒情况与他人接触,组织、参与聚集性活动等违* 通告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的规定依法处罚;引起新冠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延吉市公安局
2022年4月23日
近来有不法分子假冒防疫中心工作人员通知“密接者”,将钓鱼短信包装成防疫提示诱导事主点击;在网上发布居家隔离买菜难可代购的信息,诱骗被害人点击链接或扫码付款;或冒充快递公司,以“快递检测呈阳性需销毁同时理赔”为由进而诈骗事主。
警方就此提示大家:谨防疫情期间最新诈骗套路!
套路一
诈骗者冒充防疫中心工作人员,以受害者是“密切接触者”为由,向受害者发送钓鱼链接短信,诱导受害者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他们还会询问受害者最近接触过的相关人员姓名和电话号码,索要身份证号码等相关信息,然后再对其他人进行骚扰。
警方提醒居民们要警惕,疫情期间有不法分子冒充“权威部门机构”,将钓鱼短信包装成各类防疫提示,或谎称疫情防控工作人员,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而开展核酸检测,不会要求您填写银行卡,手机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无论骗子冒用任何机关的名义,骗局的最后一步一定是诱导填写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甚至直接转账。所以,不要点击可疑链接,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验证码等,切勿上当。
套路二
“快递检测呈阳性,需要销毁,同时可以进行理赔。”有不法分子假冒快递公司来电,进而引导事主下载软件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以及支付*。
在此警方提示大家,网购商品有任何问题,一定要通过官方App或网站进行联系,涉及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和*等信息,务必谨慎;也可拨打各快递公司官方服务电话咨询,千万勿听信所谓的“客服”人员,随意添加其【微信:11810619】、QQ,听从对方进行转账、汇款、扫码支付等。
套路三
诈骗分子利用疫情期间市民买菜难、对生活物资急需的心理,利用【微信:11810619】群、网站链接及小程序等发布代购物资的信息。后利用网络推手留言诱导急需物资的市民上当受骗,以“要交税”“付押金”等理由,避开正规第三方支付平台,要求被害人通过【微信:11810619】私下转款、扫码交易。还会编造收取运费、收取定金优先发货等理由,诱骗被害人继续转账汇款,一旦被害人付款成功,立即就会被拉黑。
警方提醒居民在购买蔬菜等生活物资请通过官方渠道订购,切勿轻信添加、下载、点击来历不明【微信:11810619】群、小程序和不明链接等,在购置物品交纳货款之前一定要核实对方身份。
套路四
诈骗分子冒充学校老师、教职员工“潜入”班级群,在群中发布二维码或者提供银行账号,以交纳班费、学费、教材费等为由,通知家长转账付款购买“教材”, 或者在网络课堂中插入链接,引诱学生点击从而套取银行卡、【微信:11810619】、支付宝等*,骗取财物。等到真正老师核实澄清或家长与老师沟通发现破绽时,诈骗分子已得逞。在此警方提醒大家,对确有需要通过网上支付的合规收费事项,建议学生和家长要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确认,不可盲目进行网上支付。
素材来源:中国警察网
2022长春怎么干?关注长春发展看一看
小编【微信:11810619】cczzd3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