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北京,华尔街英语崇文门线下门店大门紧闭。人民视觉供图
作者 |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言编辑 | 陈卓
先是心软,然后就很难逃脱了。张敏记得自己是在广州一家商场的休息区,第一次碰到了那两个拿着传单和小礼品的年轻人。他们邀请她去华尔街英语的学习中心参观,请她帮忙“完成个任务”,张敏觉得“他们挺不容易的,进去逛逛就可以出来。”
可是,等出来的时候,她已经成了华尔街英语的学员。后来报名的课程让她背上了5万元的“培训贷”。
转折发生在华尔街英语学习中心一个大约六七平方米的小屋里。张敏记得,小屋是透明的,四面都是玻璃。屋里的办公桌上摆着电脑,两把椅子放置在桌子两边。那是华尔街英语课程顾问的办公室,很多在华尔街英语报名的人都对这个小屋印象深刻。他们在这里一般要待上几个小时,会花上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甚至背上巨额贷款,和几年都挥之不去的自责。
这间透明的办公室和其中的话术是一个庞大系统的一部分。1972年成立于意大利的华尔街英语,从2000年起在中国布局,鼎盛时期拥有70家门店和3000名员工。装修考究的门店坐落于国内各大城市的热门商圈,加上高端的产品定位,让它一度被称为国内成人英语教育“三巨头”之一。
但很多身处其中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系统的脆弱。8月12日,媒体报道称,华尔街英语北区销售负责人通知各中心分校校长,公司将于接下来的一周正式宣布破产,并要求校长们通知到各个分校员工,尽快办理离职手续。各地的门店和小屋随之人去楼空。第二天,所有学员都收到了华尔街英语的官方邮件,在邮件中,华尔街英语声称会在未来的几天内给出一个详的细解决方案。截至发稿,学员们还尚未收到第二封邮件。
看到这条新闻,张敏第一时间感到如释重负,“再没有人烦我,让我续课了。”可高价买来的课程还有一年才到期,她纠结了好一阵还是决定,“要维权,能要回来一点是一点”。
“你为什么不去实现理想?”
走进那间小屋前,张敏觉得自己的工作和英语并没有什么交集。那是2017年的元旦前后,张敏大学毕业已有3年,在市内的一家旅游公司工作。她对英语并不感冒,“生活和职业都跟它不沾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