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机测评网

卡片+数据+金融=信用卡3.0战略

刷卡机测评员



信用卡的发展


作为一个支付人,从2009年做支付开始就一直关注着信用卡生态的发展,最初印象的信用卡来自于招商银行,那个时候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得见美丽的招行妹子,顶着烈日向行人推荐银行信用卡。感叹那个时候招行的执行力,没有当时铁军般地推的种子用户,也不会让招行发展到今天的如此之壮大。
信用卡在那个时候的接受度是靠年轻的80后支撑起来的,通过POS机刷卡,时髦高效,安全可靠。但应用场景相对比较少,额度也比较低,所以交互还是比较低。
在淘宝电商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后,网购成为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建行龙卡与淘宝的联名卡是最便捷的互联网支付方式,在此后信用卡逐渐进入到了各种场景,跟各种场景结合、落地、交互为人们的消费打开了一扇窗,逐渐人们的习惯的被改变。

信用卡的应用分为发卡端和受理端,发卡行通过各种场景的引入,巨量的发卡。与此同时,线上和线下的受理端也得跟上呀,那个时间段国内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消费和贸易均是高增长,信用卡的钱是最灵活高效的。记得那时线下的集中批发市场属于发卡端和受理端必争之地,后来逐步成为了信用卡取现的聚集地。这个阶段信用卡也不再是消费形式的工具,更是补充流动性的重要手段。

在移动无卡支付盛行的今天,信用卡的受理终端不仅限于线下POS机,MPOS与无卡取现软件也能解决信用卡的多元化使用场景。



信用卡的受理


站在一个支付人的角度,势必要从信用卡支付受理的角度谈谈信用卡的发展。在持卡人眼里,信用卡50天左右的免息期是最灵活省钱的功能,但免息不代表发卡行没有收益。
信用卡通过POS机受理后,商家会向银联贡献一定费率的手续费,而发卡行至少可以从中获得70%的利益,按照这样的逻辑,每发生一笔交易,发卡行均有相应的信贷收益,这样的消费金融模式发生了改变,免息期内持卡人刷卡无须承担利息,手续费由商家承担。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年轻的持卡人在消费过程中没有现金交互的感知,再加之国外提前消费的理念灌输,消费剧增,又无须承担利息,交易量迅速攀升。对于发卡行来说,这样的良性增长真是难得,所有发卡行疯狂抢占消费金融持卡人入口,信用卡发卡量剧增。

根据中国银联发布《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报告(2019)》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信用卡发卡量从1.86亿张增长到9.7亿张,2018年同比增长22.8%,信用卡交易总额从3.5万亿元增长到38.2万亿元,翻了10倍以上。

十万亿级市场,站在支付受理行业来说,是多大的一块蛋糕呀。回顾过往,固定POS、移动POS是信用卡支付的1.0时代,MPOS、无卡支付是手机移动支付来临后信用卡支付的2.0时代。以上两个时代的产品也是近10年来,形成信用卡支付庞大产业的基础,得以发展后已经处于相对的瓶颈期,那么在当下围绕这万亿级市场,信用卡支付还有机会吗?信用卡支付的3.0时代会是什么样的变化呢?

卡+数据+金融=信用卡3.0



截至2018年底,信用卡活卡率达73.2%,人均持卡量0.7张,两项指标均处于历史高位。2019年更是在消费金融,互联网小额贷款进入休整阶段后,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越来越少,而信用卡还在高速增长,在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与供债链条下,机会势必会有,经济形势上行阶段有上行的机会,下行阶段也有下行阶段的机会,信用卡在下行阶段补充流动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从哪几个方面可以发掘信用卡产业价值呢?
 提升服务 

提高信用卡用户的被服务感知,通过记账提醒,分析债务状况等工具,多维度服务于信用卡用户,使其交互频繁。

 数据分析 

通过对持卡人授权账单与负债等综合数据分析,得出信用卡健康评分,给出结论,并提醒给予用户建议。

      产品升级 

通过优化账单、记账提醒、信用卡健康状态分析等产品,多维度的服务用户,建立用户流量服务平台。

   金融补充 

信用卡取现、信用卡还款、信用卡代偿、信用卡配资等服务的提供。


总之,不同产品有不同的需求,通过覆盖用户流动性,补充性信贷、提高额度等手段上满足用户的需求。强化用户黏度,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学习迭代,才能挖到信用卡大市场接下来的这桶金。一位大佬说,信用卡用户将是可以合法收割的最后一波金融韭菜,不思进取的粗放式信用卡产品,会逐步被市场淘汰。


标签: 信用卡支付公司用户仿宋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