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机测评网

“炫富男”周劼被查,趣店罗老板被起底:这两件事背后,藏着教育孩子的秘密​

刷卡机测评员

这是阿呆爸第592篇原创

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月月

大家好,这里是阿呆爸育儿。最近,挂在热搜上的两件事,让我大跌*。因为这两件事背后藏着教育孩子的共同“秘密”,所以我想跟各位家长好好聊聊。01.第一件事,是“国企炫富男”的“反腐宝典朋友圈”。这个【微信:11810619】名为“周劼”的人,在朋友圈里疯狂炫耀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庞大”的官场关系网。比如,炫耀父亲的副局长没问题了,自比严嵩严世蕃。“感谢家族的所有人(三伯、大伯)”,暗示家庭的关系网。“我办公室主任怕我吹空调冷,帮我加挡风板。”暗示和领导关系亲密,领导非常关照他。高调炫富,喝20万一斤的茶。妈妈给买10套房,副省长都要给他递烟。还有更离谱的。周劼不仅看不起班里的学霸,还说有办法让他进不了系统。一个小小国企职工,居然能左右整个系统的用人?真是细思极恐。这每一条朋友圈,都直戳普通老百姓的肺管子。看了小周的朋友圈截图,我一度以为他是不懂朋友圈是一个什么样的应用。现在正是反腐的攻坚期,很多体制内的人都是摘下手表,穿上夹克,低调低调再低调,就怕被纪委请去喝茶。他就像完全活在另一种时空的另一类物种一样,完全不按常理常情出牌,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家有问题。经过媒体的发酵,小周的这波操作,直接把全家人都送到风口浪尖上。他本人自己,更是直接被单位停了职。如今,小周的背景被披露,其父亲为四级调研员,母亲及几个伯父均已退休。他本人及父母名下共计住房6套、总面积705㎡,商铺2个、总面积约82.71㎡。经查实,小周的多条朋友圈都是编造的:没有省领导给他递过烟;没有喝过20万一斤的茶叶;他爹没有当副省长,他家也没有别墅……也就是说,这些炫富的朋友圈,多半是小周自己在自导自演,自吹自擂。他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在网友百思不得其解的同时,另一件事情引爆了热搜——02.除了炫富事件,引起公众关注的第二件事,是趣店的罗老板被董宇辉拉黑了。最近,罗老板彻彻底底地火了一把。一分钱的酸菜鱼随便抢,1500台iPhone 13免费送,几千万的抖音投流疯狂砸……这波操作,让罗老板一战成名,大赚了一波流量。不禁感叹,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为了保持趣店的热度,罗老板又盯上了东方甄选,想蹭一蹭当红主播董宇辉的流量。7月18日晚,罗敏来到董宇辉的直播间,连刷了10个嘉年华(一个嘉年华价值3000元)。没想到,豪掷了三万块,却没得到董宇辉一句好话,反而被他怼了:“大哥别刷(礼物)了,这是卖菜的直播间。”“大哥有钱别刷礼物了,买点农产品帮帮农民吧。”甚至,他还直接把罗老板给拉黑了。主播拉黑榜一大哥,这可是闻所未闻的新闻。为什么董宇辉会这么干?因为,罗老板是干校园贷出身的。当年,罗老板的校园贷,坑害了上百万的大学生。他看准大学生好虚荣、爱面子的本性,创办了趣分期,开启了无数学生的噩梦。“零首付!每月288元!就可以拥有iPhone5s!”利用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沉迷,罗老板打出了分期付款的口号,让天真的大学生以为,家境普通的他们想买高价的苹果手机,也是唾手可得的事情。可罗老板没有告诉他们的是,借款容易还款难,如果还不上借款,就会迎来超高额的滞纳金。举个例子,如果借款10000元,逾期一个月没还,趣分期的滞纳金高达3000元,如果一年不还,滞纳金就会利滚利,变成36000!要知道,当时的银行信用卡滞纳金最低还款额才5%。也就是说,同样借款10000元,银行最低还款额只是1000元,滞纳金只有50元。趣分期的利息是银行的多少倍,算一算就知道,罗老板吃的是人血馒头。当这些家境普通、又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发现自己还不上贷款的时候,悲剧就开始发生了。2016年的开春,一位21岁的大学生郑同学从青岛一家宾馆的8楼跳下,结束了他21岁的年轻的生命。父亲在处理孩子后事的时候发现,小郑因为赌球,曾经以28名同学的名义欠下的58.95万元的贷款问题。一心想要翻盘的小郑开始借校园贷,结果越亏越多,最终不堪重负,*了。而像小郑这样的大学生,还有很多。他们被物欲迷惑了双眼,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有的信用档案出现了污点,有的个人信息被泄露,甚至还有的为了还债拍*,*体……后来,国家终于出手了,银监会和多个地方监管部门,先后*了针对校园贷的*文件。趣分期也取消了校园金融业务,退出了时代的舞台。可惜,那些被校园贷夺走的年轻生命,却是再也回不来了。03.从朋友圈炫富到校园贷,这两件事情看似无关,深挖原因后,却发现他们有着相同的“追求”。从心理学上来说,孩子从5岁起就已经开始在意外界的看法,特别在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且能够察觉到社会地位的重要性。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和周围人的差异时,难免会心理失衡,滋生攀比心理或变得自卑敏感。周劼在朋友圈疯狂炫富,无非是想让别人高看他一眼,让大家都知道他的本事和地位。而那些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去贷款的大学生们,为了满足自己对物欲的追求,同样也坠入了深渊。而李玫瑾教授在谈及“攀比”话题中曾指出:孩子所有的表现基本上是一个折射,折射出父母的水准。通过这两件事,我想跟大家聊聊教育孩子的事情。其实,真正的富养,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遗憾的是,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错误理解了“富养”这个词。一些父母竭尽所有,缩衣节食,只为让孩子能过上优越的生活。而孩子呢,则心安理得地在蜜罐里成长。一些父母自己虚荣心作祟,喜欢各种炫耀。于是孩子就有样学样,变得虚荣心膨胀,喜欢口无遮拦地炫耀。一些父母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于是孩子长大后禁不住*,往往被金钱蒙了心智,沦为金钱的奴隶。可见,如果只在物质上富养,而没有帮孩子打开眼界,增长见识,那么这样的富养只会造成精神的荒芜。孩子的物质是满足了,可内心全是脆弱的黑洞,很难填满。稍有不慎,那些黑洞就会慢慢扩大,直至坍塌。而精神的滋养,则能让孩子懂得自尊自爱,自强自信。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会过度去追求物质的享受,他们会有自己的一套价值标准,不为外界所轻易改变。或许有的父母会说,精神的富养也要物质做支撑。带孩子旅游见世面,陪孩子听音乐会、学钢琴、小提琴,这哪一样不需要花钱?但实际上,精神的富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名为本.卡森,他的人生,就充满了传奇色彩。童年时,身为黑人身份的他经常被同学欺负。8岁那年,在父母离异后,本.卡森更是只能和妈妈、哥哥一起租住在最便宜的贫民窟里。但即使成长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本.卡森的妈妈也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每天,她都会要求孩子们读书,并每周写读书笔记。虽然她自己没受过多少教育,只能勉强看懂他们写的文字,可耐心的妈妈还是坚持仔细检查他们的读书笔记,还会做标记,表示认可。得知孩子被其他同学嘲笑,妈妈就安慰他们,教会他们要拥有一颗豁达的心;知道孩子成绩落后,她就鼓励孩子多和优秀的学生在一起。还告诫孩子:如果不努力,那就只能和其他黑人一样,一辈子在暗无天日的工厂里做活。在母亲的悉心教育下,卡森渐渐改掉了陋习,找到了人生的理想。最终,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进了耶鲁大学,成为一名神经外科的医生,甚至当选为美国总统候选人。而他的哥哥,也渐渐成长为当地有名的工程师。你看,真正的富养,其实与物质无关,而是给孩子满满的爱意和优质的教育,让孩子获得精神的丰盈。当孩子的精神被满足之后,他就不会再执着于肤浅的奢侈;他也不会内心空虚,爱与人攀比;他更不会低级地炫耀,而是会去追求更层次的人生。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我们应该做到:用时间富养,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用知识富养,让孩子开拓眼界,打开格局;用爱富养,让孩子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正如《正面管教》一书中说的那样,物质决定不了孩子的未来,尊重和爱,才能培养出好孩子。只有爱与智慧,才能把生活的一地鸡毛变成孩子的翅膀,让孩子能属于自己的蓝天里,展翅翱翔。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欢迎添加我的【微信:11810619】,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标签: 父母课堂教育观育儿干货